欢迎您!这里是湖北自考网

新闻 成考 远程 自考流程 网站地图

QQ群
微信
手机端
您当前所在位置:湖北成教自考网 > 自考招生 > 自考专升本 > 教育学 > 辅导讲义 > 正文

2005年10月“教育心理学”串讲资料(北大心理系)(二)

作者 湖北成教自考网 来源 湖北成教网 浏览 发布时间 18/07/05
第二节       重要的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论述题):发生认识论    
图式: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心理模式。既可以十分简单,好可以十分复杂。可以是感觉运动、运算思维、行为、认知(概念)。儿童智力结构的发展就是从简单、初级的图式依次构建起来新的复杂、高级图式的过程。    
同化:就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被同化的客体必须适合一个已有的图式,同化才能发生。是对输入信息的过滤或矫正。    

顺应: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    
平衡:在已有的理解和新的经验之间恢复均衡的过程。个体不断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发展过程,就是个体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的适应过程。平衡状态的打破意味着儿童成长与发展机会的来临。教师应善于创造打破平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P30页倒数第三段)

02年简答题:举例说明什么是皮亚杰所称的“同化”和“顺应”    

1、  感觉运动阶段(0-2):处于这一阶段的婴幼儿是借助于视、听、嗅、触等感觉和吸吮、踢腿、够物等身         体动作来认识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婴儿的智慧表现在动作中。客体永存(客体虽然从视线中消失,但它仍然继续存在的概念)的建立是婴儿智慧发展的重要成就。标志着婴儿头脑中心理表象的存储和提取的最初加工。    
2、  前运算阶段(2-7):在感觉运动阶段后期,幼儿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开始日益频繁地运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思维进入了“表象性思维”。无法理解守恒原则(物质的总量不随其形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思维具有集中性(只能注意情境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特征而忽视其他方面或其他特性)、不可逆性、具有自我中心。    
3、  具体运算阶段(7-12):以守恒的出现为标志。思维具有可逆性。最后一段1—3行。皮亚杰称可逆性的心理操作为运算,运算是他的理论的核心概念。表现出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均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运算系统零散。    
4、  形式阶段运算(12以后):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开始运用抽象的规则思考问题。常以尝试错误的随机方式进行。青春期末,开始用系统化的方法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对教育的启示。    

简答题:试述皮亚杰理论对教育的启示(P33)03年论述题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论述或简答题)    

自我同一性:是指青少年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的重要方面有一个前后一致、较为完善的意识,从而对自己是什么人、过去是什么样、现在什么样、将来怎样发展,产生一种统一的、连续的感觉。从儿童到青少年,个体意识分化为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要建立自我同一性,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必须达到统一,否则,会导致同一性混乱。    
简答题: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P37)    

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基本概念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即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道德两难题。    
     
发展阶段    

 1、  感觉运动阶段(0-2):借助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和适应外界环境,客体永存的建立是婴儿智慧发展的重要成就。    
2、  前运算阶段(2-7):思维进入了“表象性思维”。无法理解守恒、思维具有集中性、不可逆性、具有自我中心。    
3、  具体运算阶段(7-12):思维具有可逆性。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均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运算系统零散。    
4、  形式阶段运算(12以后):开始运用抽象思维。    
 1、  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0-1.5):母亲的作用。    
2、  自主对怀疑(1.5-3):希望自己探索环境,独立地做事。父母的鼓励,发展独立感和自主感。限制,则对自己感到羞耻和怀疑。    
3、  主动对内疚(3-6):自信或怯懦、进取或退缩,奠定了基调。    
4、  勤奋对自卑(6-12):学习活动。受到老师肯定或表扬与否。教师和同伴的影响日益增大。    
5、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18):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统一、连续的感觉。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的统一。否则,就混乱,妨碍人格的正常发展。    

00年名词解释:自我同一性    

6、  亲密对孤独(18-30):在与他人的合作和性生活中间产生。    
7、  创生对停滞(31-50):家庭、下一代和事业。    
8、  自我完善对失望(51以后):反省和回顾产生完美和满足感,或产生绝望感。

道德发展阶段    

1、  最初通过观察“玩弹子游戏”。研究道德发展。11岁是儿童的道德判断由外在标准支配转向内在标准支配的转折点。    
2、  对偶故事法。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其认知能力的发展相联系,随着儿童的认知发展由具体运算阶段过渡到形式运算阶段,道德发展也由“他律”过渡到“自律”。他律即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到他自身以外的客观价值标准支配。自律,道德判断受到自己主观价值标准的支配。    
     
1、  前世俗水平: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后果,考虑与自身的利害关系,未真正理解社会习俗或规则。9岁前。处罚与服从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定向阶段。    

2、  世俗水平:着眼于维持社会习俗,符合他人的愿望。9-20岁。好孩子、法律和秩序的定向阶段。    

3、  后世俗水平:着眼于个人选择的伦理道德原则,遵守伦理道德标准比社会习俗更重要。20岁后一小部份人能达到的水平。社会契约到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    

4、  道德发展水平有个体差异,只有25%的人能达到最高,阶段。但趋势大致相同。    

对教育的启示    

1、  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并认真倾听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正确判断思维发展水平。    

2、  教学应该适合目前的发展水平    

3、  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需要教师提供概念的实例。    

1、  人格的发展是自我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与环境作用密切相关。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作用。    

2、  阶段性的启示。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格发展特点。    

3、  人格发展的连续性。但从总体上看,各个阶段的人格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连续作用过程。良好的人格品质可以通过教育补救,对人格教育持乐观态度。    
1、  教师首先应确立学生当前所处的道德发展水平,以明确目标。    
2、  选择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或假设性的道德两难题讨论,教师可从较高一级的道德水平所讨论的问题作出解释、说明,刺激学生的道德水平向此方向发展。    
3、  道德教育只能超前一个阶段而非几个阶段进行。应与儿童的认知发展协调一致。

第一章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石,它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学习理论所解决的学习的实质、过程和条件等学习的根本理论问题,是指导学生有效地学和教师有效地教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             什么是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从以下几点把握这个概念:(简述题)    

1、  首先,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通过学习获得的新技能为外显的行为表现,一般性知识影响着人们在将来对待某些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念,为内部过程或行为潜能。这样的定义既可体现出行为派的理论观点,又可体现出认知派的观点。    
2、  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变化是相对比较持久的。    

3、  是因经验获得而产生的。    

4、  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现象。人和动物对环境保持平衡的行为方式有两种:本能行为,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种族经验。习得行为,是后天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个体经验。动物种系发展水平越高,习得行为与学习的作用越大。    

5、  人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人以语言为中介,自觉、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在较短时间内系统地接受前人积累的文化经验。狭义的学习,指的是学生的学习。    

二、学习的分类    
(一)   西方的学习分类    
1、  加涅的学习分类:    

²        1965年,根据产生学习的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8种类型,后简化为6种类型。    
²        1977年,针对各类学习所习得的能力不同,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或习得的能力的分类:智慧技能(运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认知策略(学习者控制自己思维过程的智力技能)、言语信息(以句子或命题的形式来表达的有组织、有意义的信息,即知识)、动作技能、态度。它们之间不存在等级关系。    
2、  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²        1978年,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这两种分类互不依赖,彼此独立。    
²        有意义学习的三种形式:代表学习(符号或词汇学习)、概念学习(共同的关键特征)、命题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    

²        着重研究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和机制,强调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新知识同化到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变化。    

(二)   前苏联的学习分类    
彼得罗夫斯基在1972年主编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感性学习    
     
反射学习     

     
认知学习    
     
理性学习    
     
掌握一定的刺激和一定反应的学习。人和动物共有。    
     
概念学习    
     
思维学习    
     
技能学习    
     
(三)   我国的学习分类:知识、动作技能、心智技能和社会生活规范的学习。(03年多选题)符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学习的一般机制    
加涅从现代信息加工观点出发,提出了一个颇有影响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过程分为8个阶段:动机(期待)、领会(选择性注意)、获得(编码)、保持(储存)、回忆(检索)、概括(迁移)、动作(反应)、反馈(强化)阶段。    
总之,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输入—编码—加工---储存—译码—输出的过程。

第二节       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一、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定义)。    
(一)   经典条件作用范型    
(二)  经典条件作用规律:获得、消退与自发恢复、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二级条件作用(名词解释)  条件作用的获得:可表述为: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狗学会对条件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三)   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的:帮助我们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学习现象,但所能解释的行为都是由刺激诱发的不由自主的反应,是有机体无意识做出的,不受意识支配。而对于有机体主动做出的种种随意反应,需要借助操作性条件反射加以说明和解释。    

二、桑代克的联结学习     
  题:简述桑代克的基本观点。练习律、效果率    

   02年名词解释:效果率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题目:如何使用无强化来消退不良行为?(P62)    

  03年名词解释:积极强化    

 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第一个较为系统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最著名的、对教学实践影响最大)    

 实验    

 狗的消化实验    
 迷笼实验(猫)    

 “斯金纳箱”。饥饿的老鼠按压杠杆得到食物。    

  基本观点    

 获得、消退与自发恢复、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二级条件作用(名词解释)    

00年名词解释:刺激分化。    

1、学习的实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联结,其联结公式是S-R。他认为,情境和反应之间是直接联系的,二者不需要任何中介。    
2、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过程,按一定的规律建立起来的。这种通过不断试-误而逐渐形成联结的过程,桑代克称之为尝试—错误学习。在此过程中,应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    

 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经典条件反射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范型可概括为以下4类:积极强化、消极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无强化、惩罚。把学习看成是反应概率上的变化,把强化看成是增加反应概率的唯一手段。强化在操作性条件理论中处于核心位置。所以,此理论又称为强化理论。    

   对教育的影响    

   是教育心理学中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学习理论,它不仅阐明了学习的实质、过程,还指出了学习所遵循的规律,对本世纪初的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表现在:试-误学习作为一种普遍的解决问题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中。强调练习因素的机械识记和过度学习。奖励比惩罚题解有效被广泛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忽视认知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只适用于简单机械的学习。    
 1、程序教学    

2、行为塑造与行为矫正。    
论述题: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应用。    

     
简述题: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比较。(表3—2中的打勾的三项内容)    

第三节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简述认知派的学习理论:P63 1—7行    

   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的基本观点;     

   填空题:P66,最后一段,第1--2行。    

布鲁纳所说的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一是指掌握学习该学科的态度和方法。    

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五个方面?P67顶    
   03年名词解释:有意义的学习、顿悟;    02年名词解释:顿悟学习    

 苛勒的顿悟说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说    

 实验    

 猩猩吃香蕉(运用棒子、箱子)    
 反对联结理论,反对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主张认知—发现说,倡导结构主义教育。继承了完形说的基本思想,受到皮亚杰的思想很大影响。    
 有意义的学习即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建立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实质性联系的过程。非人为的联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客观条件(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主观条件(学生积极主动、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    
     
基本观点    

 1、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指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整体大于部份之和。一切学习的实质在于通过对情境中各部份之间关系的理解而构造完形。    

2、学习实现的过程:通过顿悟实现。顿悟的定义。    

3、完形说与联结派的对立统一。试误是顿悟的前奏,顿悟是试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简单、常规性问题不需要试误,对于复杂、创造性的问题解决,需要经过试误过程,方能产生顿悟。

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再现表象”,三种表象模式:动作性、映象性和象征性表象模式,对应于皮亚杰的感觉、前运算、运算阶段。学习就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想象,从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形成表象;强调记忆的提取策略。    

2、学习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三个方面。    

3、教学应注重使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4、提倡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强调内在动机。“好奇心是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    
   
1、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言语学习,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    

2、有意义言语学习主要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有意义学习中同化包括以下三种上类型:归属、归总、并列结合学习。    

简述题:有意义的学习中的同化包括哪三种类型?    

归属学习包括哪两种类型?    

强调    

 对教育的影响    

 强调注重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和发现学习法,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产生很大影响。但其忽视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片面强调任何学科的基础都能以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人,致使其倡导的结构主义教育改革以失败告终。    
 强调认知结构与同化过程在学生的有意义言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有意义的言语学习仅仅限于知识的学习,而将技能和品德的学习排斥在外,因而具有片面性。    
     
迁移观点    
 教学应该将学习内容的最佳知识结构,以最佳的呈现顺序教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领会基本概念和原理。利于学习的迁移。P147;    
 更加重视认知结构与迁移的关系。一切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的结果。“先行组织者”    
     
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发现,注重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讲解式教学模式:新知识为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所同化的过程。    
     
联系    

 都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但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对象、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顺序和方法。    
     
强调个别到一般;就方法而言,适合于基础概念或原理的教学,有助于学生远迁移能力的培养,但费时,课堂教学难以掌握。    
 强调一般到个别,就方法而言,适合于教授概念之间关系,省时,但不利于培养学生远迁移能力。    
     
所以,一般看法是,课堂教学应以奥的讲解式教学为主,以发现法为辅。    
     
简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及有意义学习的同化过程包括哪些类型?00年简述题;    

第四节       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一、托尔曼是美国心理学家,自称为目的行为主义:S-O-R;O为中介变量。猩猩取香蕉,香蕉变成莴苣的实验。强化物只有与预期相符,才能控制行为。学习乃期待的获得,而不是习惯的形成。     
基本观点:简述题    

(一)   学习是有目的的,学习即期待的获得。    

(二)   学习过程并非简单的反应,而是通过认知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三)   外在强化并不是产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潜伏学习。内在强化      

其理论严格地说是动物学习理论,因而在解释学生的课堂学习上尚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加涅的认知—指导说。强调学习的准备与学习的层次,重视系统知识和系统教学以及教师循序渐进地指导的作用, 控制教学提供了一定依据。指导学习    发展能力的关键在于掌握大量有组织的知识。    

三、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动机过程是通过哪三种强化实现的。(填空或选择题) ;    

替代强化;

便捷导航

手机版 | 湖北成教自考网 | 湖北成人高考网上报名 | 主考院校 | 学历问答 | 查询中心 | 免费咨询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湖北成教自考网(www.hkcjw.cn)服务中心电话:027-87878802(自考专/本科辅导报名)

声明:以上课程信息知识产权归具体学校所有,本站只作转载

Copyright © 2012-2020 武汉网推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2003621号-5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