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及答案(六)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标准模拟试卷(六)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将其符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 【 】 A.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B.工业革命的发生 C.机器大生产的实现 D.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 2.领导黑旗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的将领是 【 】 A.冯子材 B.关天培 C.刘永福 D.刘铭传 3.《天朝田亩制度>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 】 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军事问题 D.土地问题 4. 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写了《劝学篇》,宣扬 【 】 A.“自强求富” B.“以夷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乃亡。” 5.继兴中会之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陆续成立。其中,由黄兴为会长的是【 】A.华兴会 B.光复会 C.岳王会 D.小刀会 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共同纲领》 7. 1914年7月,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成立于 【 】 A.旧金山 B.纽约 C.巴黎 D.东京 8.五四运动后期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到 【 】 A.上海 B.南京 C.广州 D.天津 9.使第一次工人运动由高潮转向低潮的事件是 【 】 A.长辛店工人罢工 B.五卅惨案 C.上海工人罢工 D.二七惨案 10.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在政治上主张 【 】 A.“社会改良” B.“平民革命” C.“联省自治” D.“耕者有其田” 11.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其中不包括【 】 A.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 B.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 C.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D.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12. 1935年1月,____的召开,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 A.八七会议 B.党的六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13.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 【 】 A.“联蒋抗日” B.“反蒋抗日” C.“逼蒋抗日” D.“独立抗日” 14.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方针是【 】 A.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B.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相结合 D.政治诱降取代军事进攻 15.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 【 】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16.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是 【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符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给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标准模拟试卷(六)名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D 4. C 5. A 6. C 7.D 8.A 9.D 10. B 11. D 12. C 13. C 14. B 15. A 16. B 17. C 18. B 19. A 20. C 21. A 22. A 23. D 24. B 25. A 26. B 27. A 28. C 29. A 30. B 15.[解析]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答案为A 。 二、多项选择题 31. BD 32. ABC 33.ABC 34. ABCD 35.ABC 36.ABD 37.ABD 38. ACD 39. BCD 40. AB 三、简答题 41.简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答: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既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的滋生。 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也无法维持内部长久的团结,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正是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太平天国也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此外,太平天国领导人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说明他们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 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42. 简述中共一大的内容。 答: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 (1)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一一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等;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工人。 (2)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3)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3. 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答:1936年蒋介石虽然调整了内外政策,但是对日本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12月初,蒋介石飞抵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地区的红军。张学良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与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与张、杨以及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龄、宋子文的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4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哪些新的严峻考验? 答:(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45. 简述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重要作用。 答:(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四项基本原则为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基础,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四、论述题 46. (4P59)试述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答: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2)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一方面,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充分领略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从而促使他们在行动上探索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工人阶级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实际斗争中经受了锻炼,并自觉进行了自身的改造,逐步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革命逐渐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47.试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深刻历史意义。 答:第一,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以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主要的标志。表明,中国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全面的确立。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益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总之,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