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及答案(五)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标准模拟试卷(五)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将其符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英国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在【 】 A.1821年 B.1825年 C.1836年 D.1839年 2.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大沽口阻击战 D.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3.太平天国后期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改革方案的是【 】 A.洪仁王于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孙中山 4.康有为联合在京的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是在【 】 A.1895年 B.1898年 C.1890年 D.1901年 5.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创立的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 A.光复会 B.同盟会 C.兴中会 D.华兴会 6.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标志是【】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B.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C.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D.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7. 1911年5月,清政府成立的责任内阁又被称为【】 A.“军机内阁” B.“傀儡内阁” C.“皇族内阁” D.“立宪内阁” 8.在中国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物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蔡元培 9.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A.农民土地问题 B.革命领导权问题 C.分清敌友问题 D.武装斗争问题 10. 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方面是在【】 A.工业 B.金融业 C.农业 D.交通运输业 11.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批评了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某些人坚持的【】 A.工人运动 B.妥协政策 C.城市中心论 D.苏联革命经验 12.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于【】 A.夹金山 B.懋功 C.甘孜 D.会宁 13. 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是【】 A.十九路军抗战 B.卢沟桥抗战 C.华北事变 D.一二·九运动 14. 1938年初,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是【】 A.张治中 B.何应钦 C.周恩来 D.林柏渠 15.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大规模破袭进攻战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阳明堡战役 D.忻口会战
16. 国共关系彻底破裂的标志是【】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符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给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标准模拟试卷(五)名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B 9.B3.A 4.A 5.C6.B 7.C 8.B 9.C 10. B 11.C 12.B 13. D 14.C 15. A 16. C 17. A 18. B 19. A 20. B 21.A 22. A 23.C 24. A 25. C 26. B 27. C 28. B 29.B 30. D 29.[解析]中共十七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改革开放近30年的历程作了回顾,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答案为B 。 二、多项选择题 31. ABCD 32. ABC 33.AB 34.AB 35. ABC 36. ABC 37. BC38. ABD 39. BC 40.BCD 三、简答题 11. 简述《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其评价。答:(1)《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 (2)《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与以往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和“迎闯王,不纳粮”等相比,《天朝田亩制度》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应该说这个纲领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口号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刻。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国·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所以,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它表明,即使是像太平天国这样的农民起义,尽管给腐朽的封建制度以严重的冲击,却难以建立起足以替代腐朽制度的新的社会制度。 42.简述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 答:(1)新的时代条件,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而又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壮大起来。(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4)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43.简述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 答:华北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激化。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 的号召和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学生们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并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在群众的压力下,冀察政务委员会被迫延期成立。这就是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44.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答:(1)中国革命的胜利,首先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2)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3)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45.(9 P193)简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的外交成就。答:J960年1月至1963年3月,中国先后同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妥善解决了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积极支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争取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此,中国在联合国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支中坚力量。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经长期不懈的外交努力,终于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圉发表上海联合公报。同年9月,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 1972年出现了西方国家对华建交热潮,中国同英国、荷兰、希腊、联邦德国等国先后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仅1970年以后的新建交国家就有62个。 四、论述题 46.试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答:由于这场革命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仅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并把政权交给了同样是封建势力代表的袁世凯。 第二,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这个革命的根基就显得相当单薄。 第三,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 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47.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