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这里是湖北自考网

新闻 成考 远程 自考流程 网站地图

QQ群
微信
手机端
您当前所在位置:湖北成教自考网 > 自考招生 > 自考高升专 > 行政管理 > 辅导讲义 > 正文

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

作者 湖北成教自考网 来源 湖北成教网 浏览 发布时间 18/06/12
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
三。简答

1.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有六点。(书P8倒数第二段开始。)

2.法制化管理的表现——有四点。(书P9第三段。)

3.管理贯穿于生产力的具体结构中,是社会生产力实现不可缺少的要素。(书P11倒数第12行。)

4.管理创造出新的生产力。(书P12第11行。)

5.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相统一的学科。(书P15第二段。)

6.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意义。(书P20)

四。论述

1.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有六点。(书P8倒数第二段开始。)

2.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书P10)

3.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书P22)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手段

简答题:

1.法律手段的主要特性可以概括为几点

2法律手段具有几个方面的作用

3.简述经济手段的功能

4.简述思想教育手段的功能

5.简述运用思想教育手段,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第六章:目标管理

简答题:

1.目标的性质,可概括为哪几个方面

2.要使目标合理、有效、就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目标展开主要表现为哪些环节

4.“目标管理”这一方法包含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论述题:

1.目标管理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七章:组织概述

简答题:

1.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哪些是部门划分应当遵循的原则

2.组织设计的内容

3.在组织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4.简述命令统一原则

5.简述扁平结构的优点,直式的缺点

6.组织变革主要从属于两大目标,分别是什么

论述题:

1.委员会制的管理组织形式具有哪些优点

2.简述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

第九章:信息管理

简答题:

1.管理信息在管理中作用

2.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

3.管理信息系统正在给管理带来哪些革命

论述题:

1.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第十章:财务管理

简答题:

1.所有的组织都有着这样几个方面的财务管理

2.哪些方面的措施可以看作是财务管理的一些制度性措施

3.财务管理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方法有

4.组织的预算管理具体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5.支出管理需要努力做到几点

6.财务监督方法和具体应用

7.财务监督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8.财务监督的目的有

9.财务分析的主要作用

论述题:

1.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是预算单位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及及结果,具体表现在

第十一章:决策

简答题:

1.为什么说预测和决策的关系十分密切

2.决策具有哪些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决策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4.决策树的构成一般有五个要素,分别是哪些

论述题:

1.现代决策程序一般分为八个步骤

第十二章:计划

1.为什么说计划与决策的关系十分密切

2.计划作为一种管理功能,具有哪些特点

3.计划作为管理的最基本职能,在管理中具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4.计划工作体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制定计划的程序大致有哪些

6.制定计划的要求

第十三章:指挥

1.“下达目标任务”,通过与下属的直接接触,准确把握几点

2.指挥中的授权方式主要有几种

3.指挥者在权利分配时,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4.如何有效地运用指挥方式

5.坚持指挥原则,是指挥者的指挥活动有效合理的保证,分别有几种

论述题:

1.指挥的内容,有哪些

第十四章:协调

1.协调有哪些特点

2.沟通的类型

3.沟通在协调中的作用,有哪些

4.有效协调必须遵循几个主要原则

5.有效的沟通应注意几个方面

6.选择协调的方法

论述题:

1.在管理实践中,协调的内容是复杂多样的,其中最为主要的有几个方面

第十五章:激励

1.人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哪些

2.“波特—劳勒激励模式”,其主要观点

3.对行为的引导,分别有几种

第十六章:控制

1.为什么说管理的控制职能是与管理的计划职能联系在一起的

2.简述控制的作用

3.简述控制是主管热闹员强制性的领导行为

4.最为基本的传统控制方法有哪些

5.简述现代控制的方法

论述题:

1.简述控制的内容有哪些

2.管理控制系统设计中最为需要加以注意的有几个方面

第十七章:管理的环境、创新和国际化

1.环境影响着管理,甚至决定着管理,具体地说,表现为几个方面

2.为什么说创新管理的成果为维持管理的成果相比

3.国际化管理在组织结构上的新特点主要是采用哪些组织形式

论述题:

1.国际化的管理是对“国土本位主义”或“民族中心主义”的否定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多选

1.早期行为时期的主要变化——四点。(书P48第三段第3行。)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书P49第二段。)

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大的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人群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决策理论学派,数量学派。(书P51倒数第11行。)

4.权变理论可从六方面加以考察:组织规模,组织中人员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组织成员的技巧、能力、志向、兴趣及个人性格,目标的一致性,决策层次的高低,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书P55第二段倒数第7行。)

二。简答

1.官僚制的基本特征——六点。(书P45倒数第7行。)

2.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书P46)

三。论述

1.梅奥的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观点——三点。(书P47第二段。)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则(划一句:第二节的管理的系统原则比较重要)

一。单选

1.要素是组成系统的基本成分,它是系统形成的基础。(书P64倒数第三段第1行。)

2.结构是指系统内诸要素的有机形成或排列秩序。(书P64倒数第二段第1行。)

3.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在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效能。(书P64倒数第一段第1行。)

4.活动是指系统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书P65第二段第1行。)

5.信息是指系统中被认识和理解了的内容,表现为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活动、环境等存在方式或动态的表述和这种表述的传播。(书P65第三段第1行。)

6.环境是指处于系统边界之外并和系统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有所事物。(书P65第四段第一行。)

7.当效益站在系统之外作出效益评价时,强调的是对它的环境的有益程度。

二。多选

1.人的因素对于成功管理的意义——有五点。(书P60第一段。)

2.民主的管理方式的作法——有三点。(书P61倒数第一段。)

3.管理系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组织性——有两点。(书P68第二段。)

三。简答

1.“人是目的”的观点是现代管理者的共识。(书P59第三段。)

2.对于现代管理来说,系统的观点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有三点。(书P70第二段。)

第四章管理道德

一。单选

1.管理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书P81倒数第6行。)

二。多选

1.管理系统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有四点。(书P84第三段。)

2.管理人格的几个方面——有四方面。(书P95第二段。)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手段

一。单选

1.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律权威,是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管理的关键。(书P120第4行。)

2.经济手段是一种利用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而采取的物质刺激的方法。(书P121第一段第3行。)

3.利用经济制约关系,便于实行分权的组织管理。(书P127倒数第3行。)

4.一个组织运用经济手段前提条件是,它必须是一个有着独立的经济利益的组织实体。(书P128第二段第2行。)

5.思想教育手段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思想保证,要靠宣传使人们了解、领会,靠教育使人们自觉执行。(书P131倒数第一段。)

6.管理中的思想教育手段从属于管理目标,根源于系统运行的客观需要。(书P133第三段。

二。多选

1.管理者在运用行政手段时注意要做到——有四点。(书P112第二段。)

2.法律手段主要特性——有五点。(书P116第二段。)

3.使用法律手段要注意的几点——有四点。(书P119倒数第二段。)

4.经济手段按运用范围不同的分类: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书P121第二段。)

5.经济手段管理中,通过哪些形式进行:工资,奖金,罚款。(书P121倒数第4行。)

6.经济手段的优点——有三点。(书P127倒数第二段。)

7.运用思想教育手段从哪几方面着手——有四方面。(书P135)

三。简答

1.行政手段的功能。(书P109倒数第二段。)

2.思想教育手段的运用。(书P135)

第六章目标管理

一。单选

1.目标是通过计划工作来确定的。(书P138第3行。)

2.组织的首要任务是使组织目标明确性和具体化。(书P138第7行。)

3.组织目标是多样性与单一性的统一。(书P138第二段第4行。)

4.目标为管理人员提供了衡量成就、评估绩效的依据。(书P144第三段第1行。)

5.当一个组织确定其目标时,上级的要求就是它的基本依据。(书P145第4行。)

6.主观条件:人力,财力,物力是确定目标的基础。(书P145第10行。)

7.客观因素:政治,社会,经济,自然等因素都是确定目标的约束条件和客观基础。(书P倒数第二段第6行。)

8.把主观需求和客观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是确定目标的基本方针。(书P145倒数第二段第7行。)

9.目标分解是把系统的整体在纵向,横向上分解。(书P150第1行。)


10.对策开展是实现目标的保证。(书P150第二段第1行。)

11.明确责任要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按层级逐级落实,建立起目标责任体系。(书P150倒数第二段第3行。)

12.尽可能做到某个目标只属于一个主管或一个部门,对需要跨部分配合的目标也应明确谁主谁从。(书P150倒数第二段倒数第2行。)

13.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就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书P153倒数第二段第3行。)

二。多选

1.目标的性质——有六点。(书P140)

2.组织目标的作用体现——有四点。(书P143第三段。)

3.上级的要求——三点。(书P145第2行。)

4.确定目标的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四步。(书P148第二段。)

5.目标展开分为哪些环节——三个环节。(书P149倒数第二段。)

6.目标分解的要求——有三点。(书P150第3行。)

7.目标管理的内容——有三方面。(书P152第二段。)

8.目标管理的优越性——有四点。(书P156第三段。)

三。简答

1.目标的性质——有六点。(书P140)

2.目标的作用——有四点。(书P143第三段。)

3.目标展开分为哪些环节——三个环节。(书P149倒数第二段。)

4.目标管理的内容——有三方面。(书P152第二段。)

第七章组织管理

一。单选

1.直线型组织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组织结构形式,但有时最基本的结构形式。(书P163第2行。)

2.组织管理不管以部门制还是委员会制的形式出现,都是实现组织职能的前提条件,而组织中权利的分配和运作则是实现组织职能的基础。(书P168倒数第1行。)

3.所谓组织设计,就是对构成组织的各个要素、各个部门进行总体规划。(书P169第二段第2行。)

4.组织面临的环境越复杂,其组织结构就愈趋于分权。(书P170第一段第6行。)

5.人员的数量在某种意义上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书P170倒数第4行。)

6.组织技术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书P171第二段第5行。)

7.组织的专业化程度越高,不同部门之间的活动的差异性也就越大,组织协调的问题也就越突出。(书P172第二段第7行。)

8.组织的设计,需要分工合理,协作规范。(书P173第二段第5行。)

9.现代管理理论把分权和集权结合起来,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权力混合体制。(书P174第二段倒数第4行。)

10.努力扩大管理的宽度。(书P177第二段第1行。)

11.管理宽度的弹性较大,在不同类型的组织之间,管理宽度可能会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在同一组织的不同层级上,管理宽度也是不同。(书P178第五段第1行。)

12.组织的变革必须来自上层,自上而下才能推行。(书P185第二段第8行。)

二。多选

1.部门制划分应遵循的原则——有四点。(书P166倒数第5行。)

2.委员会制的优点——有七点。(书P167第三段。)

3.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有五点。(书P169倒数第二段倒数第1行。)

4.组织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有三点。(书P172第二段第2行。)

5.集权的缺点——有两点。(书P174第二段倒数第9行。)

6.分权的优点。(书P174第二段倒数第7行。)

7.扁平结构的优点——有七点。(书P176倒数第7行。)

8.直式结构的缺点——有五点。(书P177第一段。)

9.影响管理宽度最为重要的因素——有六点。(书P177倒数第三段开始。)

10.组织变革主要从属于两大目标。(书P179倒数第一段。)

11.组织变革的原因——有四点。(书P182倒数第二段。)

12.组织成员抵制变革的思想问题原因——有四点。(书P185倒数第二段第5行。)

13.组织变革的策略——有四点。(书P185第二段第5行。)

14.推动组织发展,组织变革应当做到——有二点。(书P186倒数第一段。)

三。简答

1.组织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有三点。(书P172第二段第2行。)

四。论述

1.委员会制的优点——有七点。(书P167第三段。)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管理实践的发展和日益成熟,对人类社会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日益突出。

第一节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外古代管理思想

(一)管理思想的萌芽

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1.自然劳动分工思想2.朴素的劳动协作思想3.为了分配而建立起原始氏族组织,即原始的组织思想。

原始社会条件下的管理思想带有很大的自然性:1.个人联系在一起2.一种偶然出现的现象,随着这种思想主题的消失而消失3.不是经过学习获得的。

(二)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中国鼓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万里长城是防御系统,它是一个多层级的管理系统,命令自上而下层层下达,信息由烽火台传递。

道、天、地、将、法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并强调它们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


2.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

中古古代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一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二是以韩非子为代表的专制管理思想。

“君子不器”,即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任人支配。

3.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商鞅和韩非子提出了“以农为本、集富于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

管仲由国家控制宏观经济管理思想。

荀子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的“上下俱富”,富民视为富国的基础。

司马迁的善因论,即“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三)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

1.行政管理思想

汉莫拉比法典——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古代埃及在行政管理方面的主要贡献是设立宰相职务,从而把神权和世俗权利区分开来。

《政事论》成为印度公共行政管理的奠基之作。

2.生产管理思想

最能说明古代人类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思想的实例,首推埃及人于公元前27世纪修建的胡夫金字塔。

威尼斯造船厂

希腊学者瑟诺芬曾对劳动分工作了如下论述:这里所遵循的原则是,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能工作得最好。

3.教会管理思想

罗马天主教会也许是西方文明史上最持久而有效的正式组织。罗马教廷,几乎就是一个复杂的政府组织。

二、近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近代西方管理理论主要指西欧资本主义革命之后,适应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而提出的管理理论,这些管理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自觉地研究管理行为及其规律。

问:近代西方管理理论形成的背景是?

答:1.机器大工业的需要——机器大工业促成生产领域的这些变化,尤其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对管理理论的产生提出了要求,同时也为管理理论的形成准备了人力条件。

2.市场竞争的需要

3.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处理好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4.阶级斗争的需要。

三、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

1.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计划方面和成本核算)

2.亚当?斯密

劳动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亚当?斯密认为有三个原因:(1)技巧(2)工作转到另一工作而损失的时间(3)机械的发明

3.罗伯特?欧文

首次提出了关系人的哲学,他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

4.查尔斯?巴贝奇

(1)巴贝奇更全面、更细致地分析了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2)提出了一种固定工资加理论分享制度。(3)在《论机器和制造业的节约》一书中,以数学家的眼光。

5.安德鲁?尤尔

英国医学博士出身,以管理教育的先驱而著称。尤尔的思想对潘迪有较大影响,后者又对管理大使法约尔产生了直接影响。

6.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

麦卡勒姆实行明确的分工负责制。(组织图)

亨利?普尔(1)亨利?普尔从麦卡勒姆的制度和措施中归纳出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三条基本原则,即组织原则、沟通原则和信息原则。(2)普尔在泰罗之前就提出了建立严格管理制度的思想,在法约尔之前就提出了几总指挥的问题,在梅奥之前提出了人的因素问题,而在阿吉里斯前就提出了消除正式组织刻板性问题。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

管理科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三个发展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是指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管理组织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集中体现在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在管理思想上,泰罗被誉为是“科学管理之父”。

1.科学管理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

4.在制定标准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

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

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从而用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代替管理者个人的主观判断与经验。正是泰罗理论的出现,才使人类的管理由经验走向科学。

二、一般管理理论

一般管理理论成为所谓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①区分了经营和管理②概括并详细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法约尔认为,计划是最总要的管理职能)③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④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十四项原则

三、管理组织理论

问:韦伯的管理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有:

答:①揭示了组织与权威的关系并划分了权威的类型

②归纳了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⑴权利与责任使之合法化⑵等级体系⑶通过考试在培训中取得的技术资格⑷实行任命制⑸必须是专职的⑹职务活动


③概括了官僚组织的结构(韦伯认为,官僚制组织体系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最高领导层、行政官员层和一般工作人员层。)

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

早起行为科学又称人际关系论,1949年正式将人际关系论定义为行为科学。

一、早期行为科学理论

早起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梅奥,1927年在哈佛大学开始了管理史上有名的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本意是确定照明同工作工作效率之间的精确关系,结果只有士气、监督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原因得到了肯定,从而确定了非正式组织的研究。

问:梅奥等人的观点,主要有?

答:①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物质条件的变化并非是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的决定性因素。梅奥等人创立了“社会人”假说,不仅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期望得到满足。

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梅奥等人认为,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是使职工在生理尤其是心理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③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讲求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割断了他们之间的感情纽带,而非正式组织讲求的是情感。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防碍管理目标的实现。非正式组织不仅存在于工人之中,而且存在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之中。

与古典管理理论相比,这一时期的主要变化是:由原来的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对行为的研究;由原理的监督管理,发展到“人性激发”的管理;由原来的独裁管理,发展到参与管理。

二、后期行为科学理论

后期的行为科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即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与企业管理直接相关的“人性”问题的理论,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的理论,有关领导方向问题的理论等。

问:后期行为科学理论,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哪些?

答: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⑴人的各种需要按其重要程度和产生的先后顺序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⑵一个人首先产生的是最低层次的需要,当这一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依次要求高层次的需要。⑶在同一个人身上,这几种需要可能同时存在,但由于其心理发展程度不同,占主导地位的需要也就不同。⑷人的需要带有发展的、动态的性质。⑸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要,研究调动积极性问题,开展具体管理活动。

②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把多种影响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因素分为两大类,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包括公司的政策、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工作条件等。激励因素包括成就、上级赏识、工作责任、个人进步等。赫茨伯格认为,激励因素的存在才能真正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产生激励作用。

③弗鲁姆的期望价值理论——公式表示为:M=V?E,M代表激励力量,V代表满足个人需要的预期价值,而E代表可能获得该价值的概率。

④麦格雷戈的“X-Y”理论——麦格雷戈认为,传统理论是以对人性的错误看法为基础的,这种理论把人看作是天性厌恶工作,逃避责任,不诚实和愚蠢等。只要创造一定的条件,会视工作为一种得到满足的因素,“X”理论是一种过时的理论,只有“Y”理论才能保证管理的成功。

⑤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法”——为对人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两大类。他们以纵轴表示对人的关心,自下而上,关心程序欧低到高;以横轴表示对生产的关心,自左而右,关心程度由低到高。纵横两轴各分为九格,最有效的领导方式,称之为战斗集体型管理方式。

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

一、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美国学者孔茨首先注意到了这种学派林立的状况。他在1961年写的《管理理论的丛林》,学派有六个,即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人群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量学派。

问:分别分为以下几个学派?

答:①管理过程学派——该学派的代表任务有美国的哈罗得?孔茨和西里尔2奥唐奈,强调对管理的过程和职能进行研究。首先把管理人员的工作划分为管理职能,其次对管理职能逐项进行研究。

②经验主义学派——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是其代表著作。

③社会系统学派——社会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巴纳德。他的主要观点集中表现在所著的《经理的职能》一书中,该书出版于1938年。巴纳德被誉为是“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其主要贡献是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团体及个人作出了全面分析。巴纳德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⑴协作系统⑵分析了正式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成员的协作意愿、组织的共同目标和组织内的信息交流⑶提出了权威接受理论,巴纳德则是从下到上解释权威。⑷对经理的职能进行了新的概括:ⅰ信息交流ⅱ个人努力ⅲ规定组织目标


④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是由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西蒙和马奇。他们的代表著作主要是《组织》和《管理决策新科学》。

⑤系统管理学派

⑥权变理论学派

二、现代企业文化理论

现代企业文化研究热潮、兴起于美日经济的比较研究。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则

管理原则,是对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

人本原则、系统原则和效益原则是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第一节管理的人本原则

一、人是管理的目的

管理的人本原则就是,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机智,并通过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X理论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假设之上的,Y理论则是建立在人性“善”的假设之上的,Z理论则试图超越人性“善”还是“恶”的问题。

问:关于“人是手段”还是“人是目的”的争论,已经了有明确的答案——“人是目的”?

答:首先,“人是目的”的观点是现代管理者的共识。具体地说,关于“人是目的”的共识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同:其一,人作为目的是一个客观目的,其二,人作为目的又是一个普遍目的。

其次,“人是目的”的观点综合了管理学发展的成就。

第三,“人是目的”的观点是管理实践的指导原则。

二、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

问:为什么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

答:管理关系主要是人们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不断变化着的人与人的关系,所以管理应当“以人为中心”。

问:为什么管理思想要以“以人为中心”?

答:首先,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是做好现代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

其次,在管理中“以人为中心”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尽可能充分地调动人的能动性。

第三,“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一种充分尊重人的权利的管理,它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

三、重视人的需要

重视人的需要是一切成功管理的钥匙。

问:在管理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引导人的需要去实施对人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通过认识人的需要去实现对人管理。

第二、通过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去实现对人的管理。

第三、通过唤起和促进人的需要的生成去实现更为积极主动的管理。

从本质上说来,重视人的需要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体现。

第二节管理的系统原则

一、系统的概念

系统——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具有其各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并和一定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要素——是组成系统的基本成分,它是系统形成的基础,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各种要素的存在形式是不同的,其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结构——指系统内诸要素的有机联系形成或排列秩序。

功能——指系统与外部环境在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效能。它能体现了体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输出关系。系统的功能取决于过程的秩序。

活动——指系统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系统的“活动”是绝对的。

信息——指系统中被认识和理解了的内容,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表述和这种表述的传播。信息是任何系统有序运动的前提条件之一。

环境——指处于系统边界之外和系统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所有事物。环境的性质和内容发生变化,往往会引起系统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化。任何系统,都必须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功能。

二、系统的特性

对于系统,可以划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问: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都具有哪些特性?

答:1.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表现在:系统的功能不等于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往往要大于各个部分功能的综合,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但“大于”,不仅指数量上大,而是一种质变。

2.层次性——系统和要素是相对的,系统是由子系统所构成,是子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另一些要素的变化。

3.动态性——系统是运动着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

4.开放性——环境也只不过是更高一层次的大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物质、能力和信息的交流,这就是系统的开放性。任何有机系统都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只有当系统从外部获得的能力大于系统内部消耗散失的能量时,系统才能克服熵的增加而不断发展壮大。系统的开放性还表现在它对环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那就是改善环境。

三、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由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组成的并由管理者负责控制的一个整体。

问:为什么管理系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组织性?

答:首先,任何一个管理系统的设置、功能的设定,都是服务于目标的,而且在运行过程中,目标具有决定管理活动方向、性质的意义。


其次,组织是管理系统的物质基础和组成方式。一切生产活动是一种组织活动。组织力量是一种放大了的个人力量,也是一种大于个人力量之和的整体力量。

管理系统的装况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

四、坚持系统的观点

20世纪30年代,管理学家们就把系统的观点引入管理学。

20世纪中叶以后,就客观要求现代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系统的观点,通盘考虑,全面权衡,综合处理它们之间的各种问题,否则仍然演戏小生产时代的管理思想和方式去从事现代管理工作,必然会给管理工作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问:对于现代管理来说,系统的观点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答:首先,现代管理要追求成功、追求效益,顺利实现预期的目标,就必须对整体地认识和把握。

其次,要把整体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据此进行明确的分工,使管理工作专业化、程序化、规范化。

在科学分工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效的协作。所以,从整体要求出发,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总体的组织综合,从而保证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这就是系统原则对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

问:在管理活动中,坚持系统原则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答:1.具有全局观念。

2.关注系统结构的状况。

3.处理好管理宽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管理的系统原则——在管理活动中必须树立系统的观点,根据系统的观点去认识管理系统和指导管理活动,从管理系统的整体出发去处理管理工作中的各项事务。

第三节管理的效益原则

一、效益的概念

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

效益与效果和效率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效果——是一项活动的成效与结果,合目的性结果。

效益——是一种有益的效果,具体地说,它反映了人们的投入与所带来的利益之间的关系。

效果的概念侧重于主观的方面,强调合乎目的的程度,效率的概念侧重于客观方面,判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而效益的概念则要求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的同意中来进行判断,造成这种结果的系统之内,它是指效果与效率的统一,在系统之外,造成的这一结果对它的环境的有益程度。

问:效益可以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答:1.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得到的实际经济利益。它包含两层含义:第一,要求经济活动产生效果;第二,得到实际利益。

2.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或有益效果。包括经济效益、政治效益、思想效益、文化效益等等。所以,广义的社会效益是包括经济效益在内的,狭义地讲,社会效益是指经济效益之外的对社会生活有益的效果。现代管理学所讲的社会效益一般都是指这种狭义的社会效益。这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二者之间的关系又是不一样的。

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基础。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应当从全局出发协调两者的关系,但是基本的原则是让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

在不同的社会中,追求效益的目的是不同的。

二、效益的根据

效益的友劣高低是成为衡量管理效果好与不好的基本标准。

问:管理的效益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1.取决于管理者,因为管理者是管理主题,居于主导地位,起核心作用。

2.取决于管理对象。现代管理的对象是由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组成的一个有机体系,其中,人是最重要的。

3.受管理环境的影响。影响管理效益的环境因素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4.从根本上来看,管理效益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管理效益的诸多因素,对于实现管理效益的目的是有着重要意义的。首先,提高认识。其次,认识到人的因素对管理效益的意义。第三,使管理者树立开放的管理观念。

三、坚持效益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必须把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作为管理工作的前提,这就要求管理者自觉地克服一切忽视效益的管理思想和方式,把追求效益作为管理活动的准则。

问:为什么说管理者必须重视效益?

答:1.自然资源的匮乏决定了管理必须注重效益。传统的管理是以高效率为主导的,极力追求速度和数量而不计成本,即使注重成本核算,也只是考虑可以计量的经济成本,及其社会价值则是很少考虑的。

2.国际竞争的加剧决定了管理必须以效益取胜。

3.人类利益的趋同性决定了管理必须以效益为主导。

问:为什么注重管理效益?

答:注重管理的效益,是历史的要求和时代的使命。

问:怎样提高管理效益?

答:首先需要注重科学的管理。其次,注重运用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加强科学的管理与发展科学技术在提高效益的过程中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第四章:管理道德

管理者是管理活动的主题,因而,也是管理道德的主题。

管理道德就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管理道德可以通过管理道德评价、管理道德教育建立起来,管理者自我的个人修养是关键。

便捷导航

手机版 | 湖北成教自考网 | 湖北成人高考网上报名 | 主考院校 | 学历问答 | 查询中心 | 免费咨询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湖北成教自考网(www.hkcjw.cn)服务中心电话:027-87878802(自考专/本科辅导报名)

声明:以上课程信息知识产权归具体学校所有,本站只作转载

Copyright © 2012-2020 武汉网推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2003621号-5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77号